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數位音樂系統 & 虛擬樂器

好萊塢配樂大師 Junkie XL 在他的網站上(http://www.junkiexl.com/)有一系列關於他所使用的數位音樂系統介紹,這一系列的影片都非常有意思,可以作為建構個人數位音樂工作站的參考。如同多數的數位音樂工作者一般,Junkie XL 在他的數位音樂工作站設有多重螢幕,方便把數位音樂軟體的各種介面分散在數個螢幕中,以免除不斷切換的麻煩。另外,鍵盤選擇了 88 鍵的鍵盤,外搭 FaderMaster 這項以推桿為主的硬體 MIDI 控制器,用來控制 pitch bend, modulation, expression, 其他MIDI控制碼等參數。另外,他也同時有類比的和成器、以及附屬在 Cubase 系統底下的 Protools 系統,後者主要處理影片的播放、對白、音效等,這些聲音也會送進 Cubase 系統中。我自己認為這的確是一個節省主機資源的方法,就我個人的經驗,影音同步播放時,原本用來處理聲音的系統資源往往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因此分成兩部電腦來處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沒有硬體成本上的考量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Junkie XL 使用的是 PC 系統的 Cubase,跟台灣做音樂迷信 MAC 的情況不同,我個人也偏好在 PC 上面使用Cubase, 主要是認為一方面是節省硬體成本,另一方面軟硬體支援也較強。在Cubase的使用上 ,則建立的 marker track, tempo track, click track,並且利用群組的作法,將很多同類樂器歸在一個 folder track 中,以便於快速檢視到自己要的軌道。

此外,Junkie XL 也使用了一些特殊的 MIDI 控制器,包括 Steinberg 公司自己出的小的、用來控制 Cubase各種開關與介面切換的控制器,看來是非常講究。另外他也提及多重監聽喇叭的設置、觸控面板的應用(用來快速切換到想要觀看的軌道資料)、用來帶來好氣氛的西藏風格的燈飾。


Junkie XL 的配樂案子都非常龐大,難怪各項軟硬體都很講究。我則認為一般的小型工作室,應該還不至於需要這麼複雜的建置,一對監聽喇叭、一台中價位的 61鍵鍵盤,加上幾個必要的踏板、錄音卡,配上好的音源,已經可以應付國內多數的配樂案子了;若是播放空間更大的場合,則或許混音上空間感的區別就會更重要,也比較有發揮的空間吧。另外,由於使用 group track,所以在混音器的面板上也會比較容易找到想看的軌道;此外 FX track中,Junkie XL 也習慣用樂器圖示表示這些效果器到底是被用在哪些樂器上。另外,他也使用了 UAD DSP 卡來進行效果器的處理,主要的目的除了音質的考量之外,應該也是為了節省CPU資源。


在第四部教學影片中則分享了他的鼓的製作過程,在  Kontakt 中,將聲音樣本按照不同的力度分散在琴鍵中,越高的琴鍵,力度越大(亦即觸發的音色層次不同),如此,作曲家不用特別去調配力度,只需更改音區。但我認為這個作法能不能在Kontakt自行修改設定成這種模式有待質疑,Junkie XL 所使用的音色庫有可能是特別訂製。一般市面上的音色庫的設計並不使用這種方式。另外,他也提到 freeze quantization 以及random 的用法,鼓點的分佈可大略偏離原本的時間格線,當多層的相同節奏之鼓的軌道累積起來時,就會形成類似 flam 的敲擊效果,聽起來就會更似多人同時齊奏相同節奏。



我的數位音樂工作站,軟硬體的花費「比例」應該也大概是跟 Junkie XL 的類似吧?別看他的硬體很講究,但軟體更多,如果都是正版,軟體應該比硬體更貴上許多。我自己光是Vienna Symphonic Orchestra 的音色產品,就已經陸續花了將近二十萬了,但使用起來其實非常滿意,因為VSL 在電腦資源的使用上非常有效率,比 Kontakt 好得太多。Kontakt 的音色庫多半使用 keyswitch 或 velocity layer 來切換音色,但 VSL 音色則具有更多切換音色的方法,甚至有 velocity crossfade 的特殊音色處理與控制方式,為 Kontakt 所不能及。以下這個教學,是另外一個好萊塢作曲家 Mike Verta 的教學。他的網站有許多數位音樂 demo 的作品,雖然有些是拿別人的曲子來做音色軟體練習,但是效果也非常令人驚艷。在下面的這兩個教學中,則是談到選用音色庫的考量,也談到管弦樂音色庫的彈奏法,顯示好的數位音樂作曲家,各類樂器玩得越多越好,因為如此才會知道樂器的常用語法與並能移植真實樂器的演奏法語MIDI鍵盤的即興中:(http://mikeverta.com/wordpress/category/masterclasse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