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狂賀本中心學員錄取 114 年度輔大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音樂應用組」

輔大碩士在職專班放榜囉!狂賀本中心非科班學員,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順利考取輔大碩士在職專班音樂應用組。這位學生懷抱著音樂的夢想,從原本的非音樂專業,跨入到劇場音樂設計的工作,並堅持不懈,也有正確的學習觀念,了解音樂基本能力的重要,而願意按部就班學習,非常難能可貴。
在這個 AI 音樂興起的年代,身為資深教學者,我們很確信沒有紮實的音樂理論學習與作品分析訓練,一定無法贏過 AI,也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有特色與創意。在此祝福所有以耐心與毅力來學習音樂創作的同學們,最終都能夠達成自己的音樂夢想!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新增「應用音樂」進修學士班」

北部的音樂系,既輔大、北藝大之後,台藝大也因應潮流,開始經營應用音樂,設置在「進修學士班」。3/6-3/18 報名,對於有志就讀應用音樂相關大學科系的同學,莫錯過了機會。畢竟北部的學校比較能跟業界接軌。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AI 對商業音樂的衝擊 & 作曲學習者的挑戰與新思維

AI 正在改變商業音樂市場,作曲學習者應該如何應對?

AI 已經佔領多數中低階商業音樂市場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速度驚人,AI 生成音樂已經成為中低階商業音樂市場的主要工具。許多 AI 音樂生成平台,例如 UdioSuno AI,讓使用者只需要輸入簡單的文字指令,就能產生完整的音樂作品。這些 AI 不僅可以快速生成旋律和和弦,還能根據文字描述自動調整音樂的風格與情緒。因此,許多企業選擇 AI 來製作廣告配樂、背景音樂,甚至是遊戲音樂,因為這些 AI 能夠快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並且大幅降低製作成本。(udio.com)

然而,AI 的崛起也讓許多音樂創作者感到擔憂。知名指揮家 西蒙·拉特爾爵士(Sir Simon Rattle) 曾經警告,英國政府正在計劃修改版權法,這項修改將允許科技公司在未經創作者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來訓練 AI 模型。如果這項法案通過,許多音樂創作者的作品將可能被 AI 作為訓練資料,卻無法獲得任何版權補償,這對音樂產業的未來發展可能帶來嚴重影響。(thetimes.co.uk)

根據 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盟(CISAC) 的研究,如果這種 AI 訓練方式持續發展,且沒有適當的監管,到 2028 年,全球音樂創作者的收入可能會減少 24%,影音創作者的收入也將下降 21%,整體產業的經濟損失將超過 220 億歐元,其中 100 億歐元 來自音樂產業的直接損失。這些數據顯示,AI 已經徹底改變了商業音樂市場,特別是在需要大量標準化音樂的產業,AI 幾乎已經能夠完全取代人類作曲家。(tmc.taipei)


如果作曲學習者只想學習基本編曲,AI 已經能夠輕鬆取代這類音樂創作

許多作曲初學者可能會認為,只要學習一些常見的和弦進行,例如 I–V–vi–IVii–V–I,再搭配 MIDI 排列與基本配器,就能夠創作出聽起來「還不錯」的音樂。然而,這類音樂 AI 早已經能夠輕鬆做到,甚至比人類作曲家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

如果作曲學習者的目標只是製作「能用但不特別」的音樂,AI 其實已經能夠勝任這樣的工作。與其花時間學習這些基礎編曲技巧,不如直接使用 AI 來生成音樂,這樣反而更節省時間與成本。然而,真正希望在音樂領域長遠發展的作曲學習者,應該思考一個關鍵問題:人類作曲家還有什麼是 AI 做不到的?


深入學習作曲技術,建立無法被 AI 取代的能力

如果作曲學習者希望成為真正的作曲家,而不只是製作出 AI 也能輕易完成的音樂,那麼深入學習音樂理論、和聲學、聲部導進、樂曲分析與配器法,就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這些技術正是目前 AI 最難掌握的部分,也是音樂產業中創造獨特性的核心。

聲部導進(Voice Leading) 是音樂創作中不可忽視的技術,因為它決定了橫向線條與和聲之間的銜接流暢度。良好的聲部導進能讓和聲進行更具音樂性,使音樂聽起來自然且具有表現力。然而,許多 AI 生成的音樂往往缺乏這種細膩的聲部處理,導致和聲變化呆板、生硬,無法真正創造出具有情感深度的音樂。

此外,許多 AI 生成的音樂仍然缺乏靈活的轉調技巧,例如 共同和弦轉調(Pivot Chord Modulation)模進轉調(Sequential Modulation)半音和聲轉調(Chromatic Modulation)等音變化轉調(Enharmonic Modulation),這些技巧能讓音樂在調性變換時更加自然且具有層次感。我們非常推薦學習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這本書,這是美國許多音樂院校指定的和聲學教材,內容深入且系統化,並且特別強調聲部導進在不同和聲進行中的應用。(artist-magazine.com)

除了作曲方面的技巧之學習之外,實際上音樂詮釋的能力也非常重要,這種能力主要在輸入 MIDI 資訊於 DAW 時所需,對於數位音樂作曲家而言,自己必須能夠操控各種擬真的取樣樂器,使其在數位軟體中的演奏時,能夠具有情感渲染力與張力,而非只是呆板與情感缺乏的演奏。此種音樂演奏詮釋的能力主要可以投過長期學習樂器演奏來獲得,但不只是練習手指的技巧,而是需要透過專業老師的指導,學習怎麼用聲音操控音樂的情感渲染力。此外,樂曲分析的能力是音樂詮釋的基礎,透過鋼琴的專業訓練,則更可以知道如何透過音色、力度的變化,來呈現音樂的結構,並強化音樂的表情。然豻,這個部分的訓練也常常被作曲的學習者所忽略,而實際上,AI 生成的音樂在樂器演奏的詮釋上,也常常因為呆板缺乏情感的演奏,使得其聽起來跟真人演奏或作曲家精心模擬的數位樂器演奏的結果,仍有一段明顯的差距。


申請美國配樂碩士,開啟更廣闊的音樂職涯

美國的影視與遊戲產業發達,許多電影與遊戲公司願意投入大量資金來製作高品質的配樂。相較於台灣因預算考量而逐漸趨向 AI 生成音樂或罐頭音樂,美國的配樂市場更重視原創性與作曲技術,也更願意投資於高階配樂人才。

許多 Learnmusic 的學生已經成功取得美國配樂碩士學位,目前正在美國影視產業中持續參與電影配樂工作與創作(部分則回到台灣從事全職音樂創作及擔任大學音樂相關科系講師。)如果作曲學習者希望申請美國的配樂碩士學位,Learnmusic 提供專業的課程與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掌握聲部導進與配器技術,並製作高品質的作品集,以提升申請成功率。透過這些專業訓練,學生將能夠順利進入國際市場,發展更具競爭力的音樂職涯。


結論:學習國際配樂標準,為留學美國做好準備

對於希望進入影視、遊戲和商業音樂產業的作曲學習者而言,選擇美國的配樂碩士課程,不僅能學習到最先進的技術,還能夠與影視產業建立實際的合作關係。在 Learnmusic 的客製化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聲部導進、轉調技巧、即興創作與配器實作,還能獲得完整的作品集指導與申請建議,為申請美國配樂碩士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如果你希望未來能在國際音樂市場中發展,現在就開始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迎接更廣闊的音樂職涯吧!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川普時代與未來展望:台灣學生申請 Film Scoring 碩士的潛在優勢

川普時代與未來展望:台灣學生申請 Film Scoring 碩士的潛在優勢

在疫情期間,Learnmusic 的 Film Scoring 學生,不論是否具備科班背景,都展現出極高的錄取率,且部分成功申請者更獲得名校提供的獎學金。然而,隨著疫情後申請人數的回升,錄取難度大幅提升。尤其在華人學生名額固定的情況下,台灣學生與中國音樂院畢業的申請者競爭時,面臨更大的挑戰。然而,根據當前的中美緊張局勢預測,如果川普於 2025-2029 年再次上任,台灣學生在申請 Film Scoring 碩士學位方面,可能迎來更大的優勢。以下為具體原因與分析:

1. 美台關係的提升
在川普政府期間,美台關係進一步深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更加明確。這種友好的外交關係,可能使台灣學生在申請美國學校或簽證時,獲得更穩定且友善的待遇。

2. 與其他地區學生的競爭減少
川普政府過去針對部分地區(如中國、中東)的學生施加更嚴格的審查與限制。如果這種政策延續,台灣學生的競爭壓力可能減輕,尤其是在國際學生名額有限的情況下,台灣申請者或將獲得更多優勢。

3. 學校對台灣學生的重視
美台良好的關係,以及台灣學生一貫在學術與文化交流中的優異表現,可能讓美國高校更青睞來自台灣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創意表達及適應能力方面,台灣學生具備獨特的競爭力,這將成為申請過程中的亮點。

4. 獎學金與資源的支持
部分美國大學和基金會可能會針對台灣學生,設立專門的獎學金或資助計劃,以促進美台之間的教育合作與文化交流。這對於減輕留學成本的壓力尤為重要。

5. AI 音樂發展帶來的技術優勢
隨著 AI 音樂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的 Film Scoring 課程勢必將更多元化,並融入嶄新的技術訓練。在這樣的環境中,台灣學生將有機會接觸到前沿的教學內容與技術應用,為未來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結語與期許
未來的 Film Scoring 學位申請,不僅是對音樂創意的挑戰,更是對新技術掌握能力的考驗。台灣學生應把握當前的國際局勢與技術發展機遇,在申請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優勢,爭取在心儀的學校中獲得學術與專業上的突破。
預祝所有有志於申請 Film Scoring 碩士班的同學,在未來的求學旅途中,一切順利,成功圓夢!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AI 時代來臨,學習配樂或音樂創作是否還有其價值?

AI的興起確實對音樂創作,特別是配樂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人質疑音樂創作主修(包含配樂主修)的價值。然而,從未來的需求和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配樂主修仍然值得就讀,但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重新思考和定位。

1. 高階配樂市場仍有需求
• AI生成音樂的限制:雖然AI可以快速生成背景音樂,但在情感深度、細節表達和情節連結方面,仍難以滿足高品質需求。影視、遊戲、廣告等領域的高端定制化配樂仍然需要專業作曲家。
• 獨特性與差異化:導演和製作人往往希望配樂能夠完全契合特定場景的氛圍,這需要人類的判斷力和創造力。
舉例:像《復仇者聯盟》《最後的生還者》等大型影視和遊戲項目,仍然依賴於頂級配樂師的創作。

2. AI與人類的合作是趨勢
• AI作為輔助工具:AI能幫助作曲家完成重複性或技術性的工作,比如生成初步旋律、和聲配置或音效設計,但最終的編排和藝術化處理仍然由人類完成。
• 技能的升級:配樂主修的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高效使用AI工具,讓創作更具效率,從而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意和細節上。
• 舉例:Hans Zimmer等著名作曲家就曾使用AI輔助音樂創作,但仍保留了其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價值。

3. 高端市場的不可替代性
• 情感與敘事深度:配樂不僅僅是背景音樂,更是敘事的一部分,音樂與影像的情感互動需要深入理解劇情和角色的心理,這是AI難以勝任的。
• 藝術價值:大型影視、遊戲和現場表演的高端項目仍然需要具備藝術深度的音樂創作,而非僅僅依賴生成技術。
• 舉例:配樂師如John Williams(《星際大戰》)和Joe Hisaishi(《千與千尋》)的作品不僅是配樂,更是獨立的藝術品。

4. 配樂教育的轉型
配樂主修課程需要適應新技術和市場需求,增加實用性和跨領域的內容:
• AI與音樂科技課程:教授如何使用AI生成音樂、音效設計和聲音編程。
• 跨學科能力:加入影像剪輯、敘事設計和遊戲開發的相關課程,讓學生具備多元技能。
• 即興創作與實驗音樂:培養學生在不確定場景下快速生成音樂的能力,提升即興創作的技巧。
5. 配樂師的新角色
未來的配樂師角色將更加多元化,以下是幾個可能的發展方向:
• 音樂設計師:不僅創作音樂,還參與音效設計和聲音環境的搭建。
• 音樂顧問:為影視和遊戲開發提供音樂風格的建議,利用AI生成多樣化的音樂方案。
• 沉浸式體驗設計師:為VR/AR項目創作360度環繞音樂,強調聲音與空間的互動。
6. 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 獨特風格是關鍵:AI擅長模仿,但難以創造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配樂主修的學生應專注於建立自己的風格,讓作品具有辨識度。
• 舉例:像Ramin Djawadi(《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配樂師因其獨特風格而受追捧。
7. 長期發展潛力
• 音樂教育與研究:配樂主修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音樂教育領域,教授AI輔助創作或聲音設計相關課程。
• 科技與音樂研究:探索音樂與AI、聲音心理學和互動藝術的結合,開拓新的創作形式。

結論:值得就讀,但需調整心態與目標
配樂主修的價值並未因AI的興起而消失,而是需要與時俱進。就讀配樂主修的學生應:
1. 擁抱AI:視AI為工具而非威脅,學會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流程。
2. 拓展技能:學習影像敘事、跨領域合作和數位技術,成為多才多藝的音樂創作者。
3. 專注藝術性:在人類情感與敘事深度方面發揮AI無法取代的優勢。
未來的配樂創作將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結果,而音樂創作主修的學生正處於這場變革的中心,具有無限可能性。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恭喜🎊本中心鋼琴老師廖珮君指導鋼琴學生陳宥希,於桃園市113學年度學生音樂比賽,獲得鋼琴獨奏國中南區B組獲得第一名

🎊恭喜🎊本中心鋼琴老師廖珮君指導鋼琴學生陳宥希,於桃園市113學年度學生音樂比賽,獲得鋼琴獨奏國中南區B組獲得第一名的優秀成績🏆👍。 整場比賽共有19位參賽者,實力皆很堅強,宥希同學練習態度認真,領悟力高,獲得此獎項實至名歸,在此大力讚美與鼓勵👏👏 希望更多愛樂者共同參與美妙的音樂世界🎵🎹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本中心鋼琴演奏家廖珮君 6/9 (日)演奏會訊息

 喜悅分享音樂會訊息 (6/9, 週日晚上7:30 與您相見)

🎵
本中心鋼琴演奏家廖珮君即將與兩位音樂好朋友一起於國家演奏廳表演,上半場為鋼琴獨奏形式,下半場為六手聯彈,曲目豐富精彩,邀請所有愛樂者一起蒞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