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興起確實對音樂創作,特別是配樂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人質疑音樂創作主修(包含配樂主修)的價值。然而,從未來的需求和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配樂主修仍然值得就讀,但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重新思考和定位。
1. 配樂需求仍然龐大
• AI生成音樂的限制:雖然AI可以快速生成背景音樂,但在情感深度、細節表達和情節連結方面,仍難以滿足高品質需求。影視、遊戲、廣告等領域的高端定制化配樂仍然需要專業作曲家。
• 獨特性與差異化:導演和製作人往往希望配樂能夠完全契合特定場景的氛圍,這需要人類的判斷力和創造力。
2. AI與人類的合作是趨勢
• AI作為輔助工具:AI能幫助作曲家完成重複性或技術性的工作,比如生成初步旋律、和聲配置或音效設計,但最終的編排和藝術化處理仍然由人類完成。
• 技能的升級:配樂主修的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高效使用AI工具,讓創作更具效率,從而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意和細節上。
• 舉例:Hans Zimmer等著名作曲家就曾使用AI輔助音樂創作,但仍保留了其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價值。
3. 高端市場的不可替代性
• 情感與敘事深度:配樂不僅僅是背景音樂,更是敘事的一部分,音樂與影像的情感互動需要深入理解劇情和角色的心理,這是AI難以勝任的。
• 藝術價值:大型影視、遊戲和現場表演的高端項目仍然需要具備藝術深度的音樂創作,而非僅僅依賴生成技術。
• 舉例:配樂師如John Williams(《星際大戰》)和Joe Hisaishi(《千與千尋》)的作品不僅是配樂,更是獨立的藝術品。
4. 配樂教育的轉型
配樂主修課程需要適應新技術和市場需求,增加實用性和跨領域的內容:
• AI與音樂科技課程:教授如何使用AI生成音樂、音效設計和聲音編程。
• 跨學科能力:加入影像剪輯、敘事設計和遊戲開發的相關課程,讓學生具備多元技能。
• 即興創作與實驗音樂:培養學生在不確定場景下快速生成音樂的能力,提升即興創作的技巧。
5. 配樂師的新角色
未來的配樂師角色將更加多元化,以下是幾個可能的發展方向:
• 音樂設計師:不僅創作音樂,還參與音效設計和聲音環境的搭建。
• 音樂顧問:為影視和遊戲開發提供音樂風格的建議,利用AI生成多樣化的音樂方案。
• 沉浸式體驗設計師:為VR/AR項目創作360度環繞音樂,強調聲音與空間的互動。
6. 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 獨特風格是關鍵:AI擅長模仿,但難以創造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配樂主修的學生應專注於建立自己的風格,讓作品具有辨識度。
• 舉例:像Ramin Djawadi(《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配樂師因其獨特風格而受追捧。
7. 長期發展潛力
• 音樂教育與研究:配樂主修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音樂教育領域,教授AI輔助創作或聲音設計相關課程。
• 科技與音樂研究:探索音樂與AI、聲音心理學和互動藝術的結合,開拓新的創作形式。
結論:值得就讀,但需調整心態與目標
配樂主修的價值並未因AI的興起而消失,而是需要與時俱進。就讀配樂主修的學生應:
1. 擁抱AI:視AI為工具而非威脅,學會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流程。
2. 拓展技能:學習影像敘事、跨領域合作和數位技術,成為多才多藝的音樂創作者。
3. 專注藝術性:在人類情感與敘事深度方面發揮AI無法取代的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