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愛彈琴但學科成績差的孩子該如何規劃未來?
有家長來信詢聞到孩子念音樂班只喜歡練習樂器,卻不喜歡讀學科該怎麼規劃生涯?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案例,筆者認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去認清孩子的自身能力與大環境。如果音樂能力非常頂尖,即使高中受到學科成績太差的影響,而無法進入好的學校,大學還是有機會透過獨招,進入到藝術大學,或者經濟無虞者,可以申請去國外的音樂院就讀。然而,倘若音樂能力相較於音樂班的其他孩子而言,只是普普通通,那麼學科能力就是生涯規劃上重要的後盾。天才型的音樂家,即便不是科班上來的,也都能在音樂上表現優異,例如知名的鋼琴家角野榫鬪。相反的,音樂班的孩子若不是天才型的資質與音樂世家的環境,即使念了音樂班或音樂系,最後也很難有突出的表現,此時,學科能力就有助於此類人往橫向發展,藉由跨領域來建立自己的事業,因此有些音樂系畢業的學生,後來變成了音樂科技專業人員,或轉變成了音樂治療師,或變成多媒體從業人員或配樂作曲家,這都是實際的案例。當然,無論孩子是否喜歡念學科,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其中,筆者認為英語是最重要的能力,因為可以用來透過網路接收各種新的資訊,進而發展出新的謀生能力,若無法讓其他科目表現優異,那麼英語絕對不能放棄。
彈琴能力不好的音樂班學生該轉作曲嗎?
有些音樂班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演奏能力又不是頂尖,該不該轉作曲,或許可以比較好考上前面的學校。然而,就筆者看來並不是很適切,筆者認為作曲的學習,可以留到有非常厚實的演奏能力與熟悉大量的演奏曲目後再來學,真正有興趣從事作曲行業,到了大學或碩士班再開始學習都還還得及,此時,也比較能認識到所生存的環境是如何以及想走怎樣的創作方向,太早開始學作曲,反而浪費了音樂班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其他樂器演奏課程的機會,若作曲的個別課教學方式又不是很有系統化,學生的抽象能力與思辨能力又不是那麼好,那麼就更浪費了主副修個別課的資源了。台灣的音樂系中的作曲組,由於課程比較保守,到目前為止,所培養出的畢業生很難脫離學院而生存,推估有一半以上的台灣的音樂系作曲主修畢業者,後來都沒有從事本業,但鋼琴或弦樂等樂器主修畢業的人,就算不是很能賺錢,也都能靠教樂器維持基本生計,如果有了演奏的學士,後來又加修了作曲碩士,那麼就等同雙專長,反而增加更多工作的機會,遠比一路念作曲上來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與彈性。相反的,拿作曲學士,然後想轉鋼琴碩士,這種途徑則是不太可能,畢竟演奏就是需要匝匝實實的工夫與時間的累積。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