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Learnmusic 應用音樂創作的第一堂課在上什麼?

Learnmusic 的音樂創作課程第一堂課通常往往決定了學生後續要不要繼續來上課 ,而筆者也一直堅持單次上課的付單次的費用,可讓不適應的學生隨時可以停課,因此第一堂課對於筆者而言,通常壓力是很大的,因為每個學生自己認同的課程內容與重點,不一定會跟授課師資認為重要的東西一樣,尤其是有些比較「有定見」的學生或是已經有一些樂理經驗的學生,往往必須上了一段時間後,才比較會知道「作曲主修學樂理」跟「演奏主修學樂理」,很大的不同在於「操作」方法之不同,方法的不同,學習結果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學生沒辦法信服老師的安排,後面所設計的課程,也將難以吸收。第一次上課,筆者通常會針對看似簡單的音樂理論,直接讓學生在鍵盤操作,熟悉鍵盤的操作,主要是為了增加創作的反應速度,為後續轉調、以及附屬和弦的應用打好基礎。理論沒有操作的過程,則對作曲難有幫助。舉個例子來說,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有 30 多章,你大可以花個 30 天,一口氣讀到第三十章, 如果你的鋼琴底子很好,你也許真的能夠一口氣看完,但看完之後你仍然沒有辦法將裡頭的和聲技巧拿來寫曲子,頭腦只會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因為你沒有經歷操作的過程,所以跟沒看完所有章節的人沒兩樣。此外,鍵盤上的操作是有特殊訣竅的,許多彈鋼琴的人都練過哈農,但卻沒辦法立即彈出各種調的大小調音階,若要再加入教會調式的彈奏,又變得更加困難,那是因為沒有學得好的方法幫助記憶,而我們的應用音樂前面幾堂課便會引導學生用最有效的方法來學習鍵盤上操作各種音階、調式、和弦級數,課程目標不是要你依賴直局覺反應來熟悉音階與和弦,而是要透過一種結合手指與頭腦的訓練過程,來很快找到音階、和弦

音樂的技藝,無論是創作或是演奏,重點就是「熟能生巧」(通常仍需要借助某些有效的練習方法),就好像小提琴的演奏法,上完兩次課就知道標準姿勢大概是怎麼樣,然而初學者姑且不論指法,光是弓法就沒辦法拉出很好的音色,因為尚未熟能生巧。換個例子來說,許多人會彈鋼琴的人,只要有了基本底子,就算是音比較複雜的曲子,慢慢看、慢慢練也是可以練一個大概,但主修鋼琴的人,可能光是立即視奏同一首曲子,所能展現的音樂性就能勝過一個非主修鋼琴的人練同一手曲子練了半年的樣子,而後者永遠不會是專業鋼琴家,因為後者欠缺了基本功的累積,反應速度總是慢很多。對於有鋼琴底子的人而言,學習調性音樂作曲的確可以加快速度,但不是意味你可以不用熟練基本的音程、音階、各種音階上面所建立的三和弦、七和弦的和弦性質。筆者比較希望在最初的幾堂課程中,能確保這些重點都沒有被遺漏掉,後面的課程就能夠更順利進展,但有一些對樂理有基本認識的學生,卻可能上完第一次課,就覺得為什麼要從這麼「基礎」的東西開始,由於沒有機會了解課程中的鍵盤操作的用意,就不會再來第二堂課,所以覺得有必要把這些概念讓大家了解。

從實務來說,和弦建立在音階上面,如果你對音階每個音之間的音程不熟悉、無法每個調立即彈奏,就沒辦法在所有的調立即找到正確的和弦級數,要找到正確的和弦級數,必須仰賴對於「和弦根音」、「和弦性質」的高度熟悉,才有辦法快速反應。會算升降記號、由升降記號推和弦或音階還是不夠喔!升降記號只有在寫譜的時候用得到,鍵盤即興是不用去理會升降記號、而是必須熟悉音程距離,才能快速反應。所以第一堂課,除了給予學生關於調性音樂、和聲擴充等的重要概念外,通常會引導學生把音程、調式、音階全部在鍵盤上都測試一次,不熟者要自行回家熟練,因為通常第二次上課就會立即進入最困難的和弦級數的彈奏與立即反應,這個部分也是樂理書寫得簡單,但練習起來頗費神,若沒有特殊練習方法的輔助,又更加困難,而這些技巧卻對調性音樂極為重要。筆者剛回國時,曾在南部的的一間國立大學音樂系教授「進階和聲學課程」,結果第一次上課時,測試班上上過別的老師一年和聲學的人,卻都沒辦法立即彈奏出某個調的某個和弦級數,或從某個和弦級數推算到另一個和弦級數 (例如:以 F#m 和弦當作某個調的 ii 和弦,請立即彈奏出這個調的 V 和弦),當時班上大多數的學生要想很久,因為多半是演奏組的學生,他們只會用調號慢慢推算和弦級數或音階,才能想出答案,或甚至答案還不對,然後回應我:「這怎麼可能練得起來?」兩週之後,有照我方法練習的人(理論作曲組主修生有聽話),已經豁然開朗了,心存排斥且不相信可以練得起來的人,期末還是沒辦法會,和聲學考試照樣非常糟糕,因為是「進階和聲學」的課程,考試題目中,有一題高音題,還有轉調,沒照我方法練的人,根本沒辦法想出來那些和弦與轉調方法,他們之前上了一年的基礎和聲學,根本也是白上了,因為底子沒打好。然而,立即彈奏出某個調的某個級數的三和弦或七和弦的能力,根本就是作曲主修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思考時間不超過 15 秒),前段國立大學音樂系作曲主修生,應該百分之九十都有這種能力(因為考大學時要考鍵盤轉調、鍵盤和聲等,反應要非常快),但演奏主修生,可能百分之七十都沒有這種能力。為什麼要練這個技術,因為你不練習這個技術,你就很難學會轉調技術,不會寫轉調的過渡段,更不可能能在鍵盤上立即即興轉調,如果是作商用音樂,那麼更仰賴即興,沒有經歷這些訓練的人,其作品將侷限於那幾個固定的調、以及他自己比較熟悉的和弦級數,便很難再有突破。

所以你知道第一堂課為什麼除了熟悉調性音樂的基本概念之外,還要熟練音程、音階了嗎?你沒有熟透這些內容,後面的能力就不可能發生。非音樂系的學生、音樂系非理論作曲主修的學生,若要成為專業作曲家或考作曲主修碩士班,筆者都建議直接從和聲學開始紮實的學起,但音樂系演奏組的學生,有極少數的人真的和弦反應能力很好,那麼就可以跳過和聲學的訓練,直接從作品分析開始了解作曲手法。當然,有時候,音樂系非作曲主修的學生「自己覺得」自己和聲學學得很好,筆者也都能配合,讓學生直接跳過和聲學,直接開始分析作品、與進行創作,也是另一種可能的方式,但後續這些學生的和聲能力會一直有難以突破的侷限,因為作曲主修的學生苦練「和聲學的高音題」、「鍵盤轉調」、「鍵盤和聲」不是白練的,真的就是有差。你可能會問那麼可不可以一整首曲子都不要轉調,筆者回答:當然可以喔,應用音樂很多曲子都沒有轉調,但也有非常擅長轉調手法的作曲家,音樂品質就是有差,可能吸引到的聽眾也不太一樣。

結論,Learnmusic 的應用音樂課程有兩種上法:(1)從和聲學切入,才進入第二階段作品分析與創作,適合希望基本功可以很紮實、且對於音樂品質要求較高的人。(2)直接從作品切入,由作品本身來學和聲手法與曲式結構,直接了解作曲技巧,適合有和聲學底子的人,或希望作品「速成」,可以拿來考入學考的人。無論選 (1) 或者 (2) ,基本的音階、調式、和弦的鍵盤操作能力都是其先備知識與技術,且其後的作品準備過程,筆者都會協助同學們修改代表作品,所以考試的代表作都能有一定的品質,但考完後你自己能不能寫出相同的品質,就真的仰賴基本功了,唯有按部就班打好該有的基礎,音樂的創作能力才能真正穩固並持續進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