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數位音樂、配樂、編曲之學習

音樂市場 vs 音樂訓練

隨著流行音樂的市場因網路流通而快速萎縮、也常為了宣傳的需求,多半免費在網路聽歌,使得流行歌創作者的收入已大幅縮水,也拿不到合理的作曲的版稅;在數位音樂的領域中的另一個方向「配樂創作」,雖然也受到低價的版權音樂資料庫之衝擊,但比起流行歌的創作而言,新的配樂作品的需求量仍然隨著「商品化」的遊戲市場、軟體市場而推陳出新,因而一直有其一定的需求。事實上,國內外有許多配樂的專業作曲者普遍認為影視配樂會大量地被便宜又好用的版權音樂資料庫所取代,但遊戲配樂卻因為每款遊戲考量大量銷售的目的,而會需要一直有新的作品伴隨著遊戲產品、多媒體產品而推陳出新,一消一長的情況下,相對而言,配樂市場的需求,仍然相對於流行歌市場來得穩定,但另一方面來看,配樂的作曲家也比流行歌作曲家有更高的音樂能力之門檻要求,而需要更多的音樂學習與訓練。寫流行歌、或做流行歌編曲,對於精通各種風格的專業的配樂作曲家而言,其實是輕而易舉。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今作曲家的收入沒有以前好,但也必須承認科技的發達、資訊的流通,使得專業作曲者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作品,也可以用網路行銷讓客戶認識自己的能力,以市場較為狹窄、分工較為粗略的台灣而言,作曲者所需要的已經不只是編寫某種單一風格的能力,而是一種更深、更廣的音樂訓練與涵養。


數位音樂軟體 vs 數位音樂創作

由於市面上越來越多「數位音樂補習班」,常宣傳音樂創作的學習是可以速成,或告訴你三個月、或幾十個小時,就可以讓你成為數位音樂編曲工作者,或慫恿你花錢去參加各種數位音樂軟體的證照考試課程,讓你覺得上完課好像拿到某個實質的回報,事實上這些「數位音樂課程」僅能讓學習者學會軟體操作,就好像只學 word 不學寫作無法讓你變成作家、只學 photoshop 不學繪圖能力也沒辦法讓你變成平面設計師,是一樣的道理。這些課程廣告,讓許多人誤認為成為一個應用音樂作曲家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其實成為一個專業的應用音樂作曲家,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因為要學的東西很多,商場上對風格的要求也很多種,學習音樂理論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了理論基礎,才能夠快速解析風格的要素,而能較快瞭解客戶希望的樂曲風格要如何製作,但大部分的人只知道要學軟體,卻很少願意花時間與金錢成本去學正統的作曲的相關理論。


音樂理論 vs 數位音樂創作

速成的文化,也影響到音樂本身的學習,除了誤認為數位音樂就是學習數位音樂軟體操作之外,還有一些稍微熟悉門道的學習者,會選擇快速學習坊間速成的爵士和聲。爵士和聲系統的重點多半集中在垂直音響、和弦連接,而少談橫向線條進行,加上坊間的爵士樂理課程,皆強調短期速成,更使得這種和聲理論的應用,只能用在層次較為單一的音樂,無法究竟作曲的核心,也無法讓音樂更為精緻。再者,爵士和聲的風格雖然垂直音響非常多變,但爵士樂實際上只是商用音樂的一小部分,學爵士和聲而不學正統古典和聲的人,因為不講究每個聲部的線條,將沒有辦法寫大型管弦樂的配樂,但管弦樂編制的曲風,在很多遊戲配樂、電影配樂中都用得到,且使用頻率很高。簡言之,同樣的和弦進行,在橫向線條不考究的情況下,一樣不會好聽。同樣是和聲理論,但爵士和聲重點在演奏上的即興與速成,就編曲而言,此種簡化的和聲法則所創作曲子,已經可以被「自動編曲軟體」所取代;正統和聲則規繁複,除了即興之外,也更能用於各種大型編制的配樂,截至目前為止,管弦樂的編寫尚無法被「自動編曲軟體」所取代,也因此一直保有一定的製作價格。(紀錄片「看見台灣」管弦樂配樂的費用為 480 萬元,但一般的流行歌的編曲,由於層次較少、技術性較低,因此編曲費、作曲費無法超過 2 萬,甚至可以低到 3000~5000 元,且不斷受到「自動編曲」及眾多年輕作曲家削價競爭的衝擊,沒特殊人脈接不到較好的價位的案子。若是數位管弦樂,製作的價格則不可能低於一萬,並且較不會受到「削價競爭」的影響,因為能寫得好的人真的不多。在台灣的環境下,分工不細、市場窄小的情況下,有多重的能力,才能確保各種案子都可接,也才能達到真正以音樂創作為正職的目的。)

從另一方面來看,國內的商用音樂市場,長久以來都是非音樂科系的天下,卻也造成國內多數商用音樂的內容,無法走出既有的框架,也間接限制了一般聽者對於音樂品質的要求。低品質的音樂聽習慣了,就不會知道需要要求商品的音樂的品質。常聽國外音樂的人,則反而無法再接受國內低品質的商用音樂。這些劣質的音樂充斥的現象,與長久以來音樂製作的成本被壓低有關,也與半專業的音樂製作者惡性競爭殺低製作費有關,但同時也與國內商用音樂的教育以及想要投入音樂創作的人之學習心態有很大的關係。以數位音樂為例,因為編曲軟體的功能日漸強大,使得初學者很快就能夠獲得初期的成就感,但這種心態反而阻止了初學者下苦工去學習進階樂理與作曲技巧的意願,因為透過數位化的拼貼,就可以達到最低階的商用音樂要求。精緻化的音樂是精緻化的商品內容的一部份,當商品的品質提高時,音樂品質的要求也可能跟著提高,當然前提是台灣的數位產業,需真正重視整體品質,優質的音樂創作者才有辦法生存。

商用音樂創作學習本身,若要將其音樂精緻化,便不可能速成達到這種能力。能速成的東西,音樂內容的層次也必受限制,此種音樂也必然因為容易製作而降低價值,例如很多卡拉 OK 的編曲,實際上使用軟體、輸入和弦,加上旋律線,就可以有一個基本樣貌了;又例如許多電子舞曲,只需要靠現成的 loop 堆疊,就能快速完成。前述兩者都是數位音樂編曲,但就因為容易製作,因此不可能有高的製作費用,會這兩種技術,也很難被稱為作曲家,充其量僅能算是拼貼專家。商用音樂的創作學習,本應包含了嚴格的音樂理論訓練、與深厚的軟硬體技術的訓練兩部分。原本商用音樂創作的教育,應適於作為音樂系作曲主修課程下的延伸訓練,由主修作曲的人去掌握並提升商用音樂的市場,然而實際上,音樂系底下的作曲組,卻無法提供應用音樂軟硬體技術性的訓練,且接觸的曲目也過於偏向學院派的實驗音樂,使得作曲的組主修的人,一旦畢業又只能回到傳統樂器教學市場打零工,所學的作曲技術,一樣也用不著,極為可惜。

商用音樂若要精緻化,仍應仰賴具有嚴格音樂理論、風格寫作能力、配器訓練的作曲主修專業來推展,畢竟軟硬體技術可速成,作曲技巧卻是需要多年磨練,配樂市場對於作曲者的要求尤其如此。大陸的影視配樂,往往非常精緻,也優於台灣的配樂品質,原因在於其多半是由學院系統出身的作曲家來完成,有許多還是音樂院的教授去創作。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再度思索學院訓練與商用音樂間的的界限是否應該明確區分。在歐美國家的音樂院中,由於每個科系的規模都比較龐大,因此商用音樂可以獨力成為一個專門的學門,也有足夠的軟硬體與師資去支援;在國內的音樂教育中,商用音樂則不太有機會成為一個獨力的科系,一方面因為學生人數太少而導致無法分配到到足夠的師資員額;一方面則因為在學費低廉的情況下,軟硬體不足是必然的現象,因此在軟硬體技術的部分,許多專業的軟體、硬體技術也無法在公開的情況下進行教學。除此之外,學院中還有古典音樂界對於流行音樂的排擠,使得這個學門難以發展,或頂多只出現在南部學校為了招生不得不推出新科系,但無論地緣、師資、對外交流都很不足。有許多時候,學習者仍然必須自己尋找各種零碎的學習資源、或非學校系統的學習管道來學習。


數位音樂、配樂、編曲的學習方法

學習配樂製作者,應先確認是否具有音樂的基本能力,一般而言,鋼琴底子越好,配樂的學習越容易入手,因為鋼琴算是所有樂器中線條層次最多、垂直音響(和聲)最清楚的樂器,可研究的曲目也非常龐大,長期彈奏鋼琴的人,對於音高、和聲會有比較快的反應,再加上數位音樂多半是透過 MIDI 鍵盤輸入,因此即興能力越強者,音樂創作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不會鋼琴的人,想要入手配樂的學習,應該趕緊先去學鋼琴,學了一陣子之後(建議超過兩年以上的鋼琴基礎),便可以開使學習和聲學,並同時進行鋼琴的持續學習。等和聲學學完基本的功能和聲之後(包含主和弦、中介和弦、屬和弦的用法),就可以開始學習作曲,但同時應該同時把和聲學其他進階的內容學完(包含轉調、模進、附屬和弦、半音和聲等)。很多人誤解以為和聲學是一種可以用讀書就學得到的知識,但其實和聲學是一門仰賴實做的功夫,音樂系的學生都學過和聲學,但多半只是會了考試,真正有下功夫花時間仔細研讀譜例細節的人微乎其微,因此能從此種學習過程中得到作曲技巧的人也很少。看完和聲的書籍,而不進行實際和聲練習、樂曲分析、音樂創作、鍵盤即興練習,等於沒學和聲。此種狀況,跟讀完一首鋼琴的樂譜而不彈奏的結果是一樣的,讀再多的樂譜,都沒辦法成為鋼琴家。參加作曲專用的和聲學課程,最大的效益除了作業得到批改之外,也包括由老師的引導,而瞭解哪些是需要特別記憶或值得特別研究的譜例,並藉由老師的指導進行譜例分析與彈奏,使學生能感覺不同和弦可能造成的心裡感受、理解和聲的連接與音樂句法、曲式之間的關係、作曲上的實際用途等,同時,也將繁雜的課文內容,整理出重要的和聲概念,而非僅是課本所列的教條式的規則。這也是為什麼和聲課的老師之所學、音樂創作的技術、樂曲分析能力、與教學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益,且並非一般純粹為了考試的和聲課程所能取代。和聲學與分析樂曲的能力建立好之後、經過一陣子的創作練習與老師的個別指導而瞭解作曲實務上可能需要思考的細節之後,剩下來的便是學生自己的長年努力與自我進修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跨越了需要別人引導的這個階段,那麼自學的能力便無法建立,此種情況下,只憑直覺來寫曲子在和聲的應用上、音樂風格上便會很難突破;另外實務上,配樂市場常會要求精確的時間對點,不懂進階的和聲的理論,也會使作曲者無法隨意的能將每個音樂段落拉長或縮短來配合影像的時間點。

摘要前文所提及的內容,配樂製作、音樂創作有興趣的人,應該要做的學習計劃,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可能以部分重疊的方式進行:

  1. 鋼琴基本能力之建立  
  2. 鋼琴的持續學習、基本的功能和聲學(包含主和弦、中介和弦、屬和弦的用法)
  3. 鋼琴的持續學習(包含即興彈奏的練習)、進階的和聲學(包含轉調、模進、附屬和弦、半音和聲等)、創作練習 、電腦音樂學習 
  4. 鋼琴的持續學習(包含即興彈奏的練習)、創作練習(包含較大編制的配器練習)、名曲分析與風格模仿、電腦音樂學習
  5. 自我學習(名曲分析與風格模仿、電腦音樂技術的持續學習)

跨越過這些階段來學習音樂創作的人,將會難以延伸創作上的風格、或難以增加音樂創作的精緻度,而不精緻的音樂、極度風格化的音樂,其實很容易被現有的「自動編曲軟體」所取代,既然可以自動化編曲,那麼價格也就難以提升,風格也會受限於軟體所能提供的風格。


和聲學在數位音樂創作上的重要性

上述各種科目中,和聲學是最能夠透過系統化教學來學習其技巧的一種科目,也是對於作曲最有幫助的科目,但作曲本身則是一種難以系統化學習的技術,通常需透過老師修改學生的曲子、持續地進行樂曲分析,來達成逐漸進步的目的。雖然跨過和聲學的學習,直接由老師進行學生的創作作品之修改,也是有可行的學習方法,但所花費的時間會更多,音樂能力也難以全面而扎實,因為跳過了系統化的和聲學學習過程,等於錯失了對於各種曲風與曲目、和弦特殊連接語法的經驗,只會讓創作的學習更為侷限在自己熟悉的、片面的、單一性的音樂語言中,而使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欲速則不達。

在筆者的音樂創作之教學經驗中,最難教的往往是學過「綱要式和聲學」的學生。已經學過「綱要式和聲學」的學生,常自認為已經學過和聲學了,而不需要重新學習更多細節的和聲學(如「和聲與聲部導進」這本書的和聲系統),因而錯失了許多和聲範例細節研究的機會,其實許多在樂曲應用中的和聲學譜例,是需要一個一個多次彈奏,仔細研究與分析,才能真正把和聲學的技巧吸收進去,因為和聲的使用跟音樂的前後文、句法結構都有很大的關係,並非記憶和聲學的死規則就叫做學會和聲學,但很少音樂系的人在學校學習和聲學的過程中,會花時間作這種細節研究,學校老師也不會仔細說明每一個譜例的細節內容,也因此音樂系的學生,反而很難真正把創作該學的基礎學好。



LearnMusic 為有配樂、編曲的學習者所規劃的課程內容為何?

考量碩士班申請者的學習效益以及需求,LearnMusic 為同學所設計的課程主要包含下列幾個部分(依照學生音樂能力,約需一年至兩年完成留學申請的作品準備工作):

(1) 進階和聲學:有別於「綱要式和聲學」(一般考音樂班、大學等非作曲組所使用的和聲系統),「進階和聲學」使用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為課程的內容,以高音題、鍵盤和聲的練習為主要的學習手段,透過課本的各種譜例的的細節分析與研究、四聲部的高音題寫作、以及老師補充的各種有效的經過和弦設計,使學生能夠在一年至一年半期間瞭解和聲的法則,並能配合風格的需求而運用自如。


(2) 配樂的風格寫作:依照學生學習的學習時間與音樂能力,安排合適的作品解析與風格寫作練習,例如:悲傷(sadness) 風格、溫馨(sweet home) 風格、史詩 (epic) 風格、魔幻 (magical) 風格、神秘(mysterious) 風格等。申請學校時,會挑選不同風格的三種首代表作,作為學校審核的依據。


(3) 電腦記譜法:由於配樂相關的碩士班,都會要求繳交樂譜,因此電腦記譜法也為本課程之基礎課程內容的一部份,讓學生可以瞭解如何在電腦記譜軟體中,進行各項細節的音色設定、音樂表情設定,讓學生可以藉助於電腦記譜法,而能夠聽在到自己的創作的大致樣貌,並且在完成作品初稿之後,將之轉檔運用於專業音樂編輯軟體 Cubase 及取樣軟體 Kontakt中,做更多細節的音色修改與表情修飾。



(4) 數位管弦樂製作:在電腦記譜法做出的樂譜,尚須經過更細緻的音色修飾、表情修改,才能讓因成本考量未能取得真人錄音的大型管弦樂作品,可藉由電腦取樣技術而達到一個近乎真實的數位樂器演奏版本。主要使用的軟體為 Kontakt,但同學若能有足夠經費使用更專業的取樣軟體音色 Vienna Symphonic Orchestra,本課程也可以傳授 Vienna Symphonic Orchestra 系列的相關數位取樣技術。

(5) 電子音樂軟體應用:除了虛擬管弦樂音色庫之外,數位音樂中仍常用到一些電子樂器音色、或熱門音樂節奏片段、以及分散和弦工具、節奏製造工具、自動化編曲工具等,相關課程內容可以提升學習者創作商用音樂之輔助工具應用能力。(選擇性的課程內容)


LearnMusic 為想學商業音樂創作、配樂、編曲,但沒有鋼琴能力的學習者,所規劃的鋼琴課程內容為何?

鋼琴是商業編曲的基礎能力,無論音樂創作、音符輸入電腦軟體中的程序,都非常仰賴鋼琴的能力,才能保持一定的效率。常常有網友詢問我們:「若想從事配樂、商用音樂相關工作,卻不會鋼琴,該怎麼辦?」。另外,也有人練了很多年的鋼琴,卻對和聲的張力與表情一點感覺也沒有,且也完全無法進行鋼琴即興。後者的問題,往往是因為其鋼琴學習過程中,老師沒有引導真正去聽和聲的表情、功能和聲的骨架、聽曲式、思考材料發展,自己也沒有花時間去研究過所彈奏的曲子之創作手法,因此,僅能透過在和聲學、作曲的學習上,重新下苦工,才有辦法補救。至於從未學過鋼琴的人,由於鋼琴遲早都是要學個至少三、四年,若立即開始學習,且以作曲學習者的角度去研究所彈奏的曲子,對於未來學習和聲學、音樂創作、鋼琴即興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然而,一般人並沒有太多的機會跟鋼琴老師這樣學習,因為多數的鋼琴老師只會彈奏,不懂作曲的理論、也不懂即興技巧。實際上,既然一首曲子都要練習這麼多次才能精熟,那麼每練一次曲子,就同時思考一下這首曲子的和聲、曲式、句法結構等,透過邊聽邊彈邊分析,則學習者必然能夠在音樂創作上建構非常好的和聲感覺與和聲知識,亦即將和聲的語彙內化為心靈的一部分。另外,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藉由樂理上的理解,進而學習鋼琴即興,透過所彈奏的曲子中所學得的音樂語彙,直接應用在個人的鋼琴即興語彙中,而能同時在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強化鋼琴的即興能力,並奠定音樂創作的基礎。這也是 Learnmusic 推出「鋼琴彈奏與分析」基礎課程的主要原因。

簡言之,若您仍有三年~四年以上的準備相關入學考試的時間或預計在三年~四年以後投入商用音樂創作之相關產業,且未學過鋼琴、或鋼琴能力仍在初學階段(學習時間未超過一年),則您可以立即參加我們的「鋼琴彈奏與分析」基礎課程。此為針對同時對於音樂創作與鋼琴彈奏有興趣卻從未曾學習過鋼琴、或僅有初級鋼琴能力者所設計的課程,課程內容同時包含彈奏技巧樂理、曲式和聲分析、作曲手法介紹,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演奏經驗,直接培養對於和聲的敏銳度與熟悉度、音樂素材的發展能力、以及音樂性。此課程為長期課程(3~4 年為宜),非專為考試而設計的密集課程,而是對於音樂創作有興趣卻不諳鋼琴者,所設計的進階作曲與樂理課程的預備課程、或作為與進階樂理學習時的輔助性課程,同時亦可作為鋼琴即興能力培養的課程


結論

總和以上所述,想學編曲、配樂的人,建議先學好鋼琴,然後再學和聲學,等和聲的基礎建構好之後,再搭配軟體的學習,以及自我持續的音樂分析與創作練習,整個音樂創作能力的進步情形就快得多了。缺少大量譜例研究的「綱要式」的和聲學習、或只有音樂軟體操作的速成數位音樂學習,都不是學習配樂、或商用音樂創作的有效方法,很多時候只是白花錢而無法達到音樂創作能力增長的目的。

以下有兩篇知名年輕配樂、作曲家王希文的學習經驗分享,非常值得參考:作曲家王希文,他是非科班出身,卻也直接申請到 NYU(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碩士班),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努力與堅持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