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跨領域或專攻音樂?立即轉系或長期準備考碩士班?

網友問題:我對於現在念的科系不敢興趣,想轉念音樂,究竟應該參加轉學考、或是應該直接把考音樂研究所設定為目標?

我們的回覆:
若音樂的基本能力不錯,花個一年的時間來準備作曲主修或其他較為冷門的主修是有可能的,但倘若學生不是在大一一開始就立定志向要轉系,其實我會覺得比較不明智。有些人是等大一念完了,才思考到要轉系,那麼準備完轉系所要準備的科目,就已經是大二升大三了,然後再去考音樂系的一年級升二年級,要補習的科目多,加上就算考上了,很多科目可能又要補修,往後的負擔會變得很重;另外,轉系的名額並不多,通常每間學校一個主修就只有一個名額,很難知道當年的考生會不會有某些特例的強者,也有相同的轉系需求,因此運氣也會影響考試的結果。如果在此時,該學生已經完全放棄本系的課業,那麼便必須冒著兩同皆空風險。

從現實層面的考量,大學轉學要考的科目比研究所還多,大學若念到大二都過了一半了,不唸完有點可惜。其實以現今台灣的社會來說,雙專長可能更適合維持未來音樂的事業的發展。媒體、大傳、資訊等相關的科系之大學生,若未來轉「數位音樂」相關的音樂研究所,則由於媒體界的人脈較廣、加上又有數位媒體技術能力或程式設計能力,跨到音樂的領域來,甚至會比從小在音樂班上來的音樂系科班生,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尤其現在文大、輔大、師大都有數位音樂、流行音樂相關的碩士班,利用剩下來的大學在學期間,長期準備研究所考試,培養扎實的音樂能力,演奏組之外的考上機率就會非常高。若是傳統的「理論作曲」主修有興趣的考生,也是可以準備理論作曲的主修,研究所考試會比大學部的考試來得容易準備,因為研究所多半不考「視唱聽寫」這類基礎課程卻又要長時間練習才能進步的科目,再加上理論作曲組考生原本就少,許多學校已經招不到人,短期內作曲專任師資還沒退休,就不會把這些名額刪除,因此有一定的實力者,應該都會有機會考上一間學校。另外,我不建議抱持「隨便念念」的心態來面對原本的科系,除非你找不到這個科系與音樂產業的任何關係,也無法延伸這個領域的知識到音樂經營上。音樂界的生存,靠的不只是音樂能力,還包括人脈經營、自我行銷、音樂行政的能力等。舉例來說,企管專長能不能與音樂行銷牽上關係呢?資訊專長能不能與遊戲產業、聲音的程式設計牽上關係呢?媒體設計專長能不能與自我行銷的影音技術牽上關係呢?電機、電子專長能否與錄音工程牽上關係呢?外語相關科系能否透過外語能力吸收更多國外的線上音樂教學的課程內容呢?這都需要一點創意與長遠的自我生涯規劃。

選擇長期準備音樂碩士班,既不用冒著大學原科系唸不好、又考不上轉學考的風險,也不用因為時間緊迫而縮短了原本需要長期學習的知識吸收時間,且因為應屆畢業考入音樂碩士,也不會耽擱到就業時間,再加上唸完碩士之後,有雙專長的人脈、長才,反而非常適合朝向業界的音樂創作進行發展,我看到這類例子非常多,同學們可以做為生涯規劃的參考。此外,隨著少子化的現象日益嚴重,碩士班往後會越來越容易考,因此把轉換跑到的時間點往後延,可能更為有利。但這也不意味不需要花時間準備,音樂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分散學習會比密集學習的效果更好。若已經確定想要轉念音樂研究所,等到最後一年來準備一定又是匆匆忙忙,許多東西沒學好,就算考上了碩士班,接著下來也要面臨一場學習的奮戰。簡言之,跨領域在專業分工不細的台灣,是一項有利於生存的,但想跨領域且具有雙專長,那麼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也必然不可少,正所謂分耕耘一分收穫。

從另一方面來看,若同學們未來是想朝向學術圈發展,例如以後想到音樂系當教授,那麼我會比較建議以考入音樂系大學部為目標,一路往上念,才能有比較純正的血統,在音樂學術圈發展會少一些障礙(雖然學術圈已接近飽和的狀態,也有其一定的風險,需納入考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