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體應用的例子來說,例如在 Cinematic Strings II 音色庫中,使用 cc24控制碼可以直接調整 attack time,如此就可以更活地更改弦樂在同一個聲部中的音頭變化,讓比較激昂的地方,弦樂可以更快走完 attack time 的部分。以 Cubase 為例,若想要用外部硬體的控制馬 cc74 來控制Cubase 內部的 cc24,則有三個設定的步驟要執行:
(1) 可在 track inspector 的 quick control 中設定所控制的參數為 cc24 (2) 至Cubase 主選單的 MIDI / CC Automation Setup 中,將 CC24 的 record destination 由預設值的 Use Global Settings 改為 Automation Track。(3) 到 Cubase 主選單Device / Device Setup / Quick Control 介面中,去設定所要接收的訊號之參數編號,也可用 learn 的功能,直接偵測硬體所發送的 MIDI 訊息編號或種類。例如 Cubase 若想運用原本的硬體發送的訊號 CC74,則此時 Cubase 主選單中的Device/Device Setup / Quick Control中的 address 就要改為 74。
又例如使在 Vienna Symphonic Orchestra 系列的 Vienna Instrument Pro 的控制參數中,右方介面有 start offset 與 start offset attack 兩項參數。當 advanced 面板中的 start offset (樣本開始播放的時間位置之可變動的範圍)參數調整到最高時 (50 ms),表示取樣器允許使用者藉由提高左下方介面之 start 的參數,而能自由在 0~50 ms 的範圍內改變,亦即使其可以藉由 start 的專用 fader 介面自動化調整實際的聲音樣本播放的時間位置,以便讓取樣器從聲音樣本的起頭往後推一段時間才開始播放,如此會使播放出來的聲音之 attack time 反而變小,而減少音色淡入的時間,而讓樂器的表情聽起來更為「直接」、「堅決」、或在樣本之間的頭尾重疊時,聽起來更像 legato。換句話說,start offset 與 start 兩者息息相關,前者設定時間範圍,後者的控制才能在此範圍內有效改變聲音樣本播放的起點。
然而,如果聲音樣本播放時,音頭過短,也會造成不自然的效果,或產生 click 雜音,因此我們可以再增加 start offset attack 的時間,利用波封控制器來柔化播放樣本的淡入時間。通常樂器的較高音區,attack 原本就比較短,此時 start offset 若調整過大,就很容易使聲音樣本從太後面的波封時間位置播放,導致音頭過快出來,而造成不佳的效果,甚至產生 click,此種情況下,VI Pro 的軟體設計者加入了 start offset attack 的設計,亦即使用者可利用此功能再將聲音樣本乘上一個隨著時間變化的音量變數(亦即 envelop generator音量波封控制器),來柔化調整過 start offset 以及 start 之後的音頭淡入時間值之長短。簡單地說,三種參數之意義如下:
- start offset: 聲音樣本開始播放的位置之可變範圍設定。
- start:用來調整聲音樣本播放的時間位置,預設由 CC21 控制。(受限於 start offset 之範圍設定)
- start offset attack: 針對 start offset 處理後的結果,再套上一個音量波封曲線,使得音頭可以依照指定的時間值做淡入。
除此之外,VI Pro 也加上了隨機選用 amplitude envelope 的音頭曲線,使得每個被觸發的聲音之音頭聽起來都不一樣,以確保被觸發的音色樣本不要聽起來太機械化與呆板。
Vienna Instrument Pro 簡介
多數人以為數位音樂就是把 MIDI 力度、音高資訊輸入即可,但實際上專業的作曲家也需要去調整更細緻的音色表情,例如善用取樣器所提供的 velocity crossfade、startoff (anti-attack control) 及其他更細的參數,使得音色聽起來更逼真。業主在聽音樂時,只是從整體的印象來決定是否接受作曲者的專案製作結果,並不會對於作曲者是否是因為無法用好的音色庫而給予同情,因此這些細節其實都是應該要考慮進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