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學習編曲、配樂 vs 學習軟體操作;專業編曲家 vs 數位音樂業餘玩家

常有「非碩班考生」的網友來詢問數位音樂創作與編曲、配樂課程的細節及軟體選擇之相關問題,他們弄不清楚倒底這些技術該學習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坊間有不少數位音樂的補習班,百分之九十九教的都是軟體操作,很多外行人以為學完軟體操作就成為編曲家,其實軟體操作與作曲編曲的音樂素養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這也是為何這些以軟體操作為主的編曲課程通常都是短期課程,學完之後仍然無法增進編曲能力,也很快忘光許多細節。電腦音樂軟體跟文書處理軟體其實性質很類似,軟體的使用技巧並不會讓你增加太多創作音樂內容的能力,頂多只是瞭解了素材如何拼貼。數位音樂創作的能力最主要來自學習者的鋼琴演奏與即興能力、和聲學的技術、配器法的技術。電腦音樂軟體則只是輔助你去將這些技術轉化成聲音,並記錄下來,而真正的編曲課程或音樂創作課程,由於牽涉到學生練習與老師的修改,因此要以大班課來上是非常困難而不切實際的,這也是為何音樂系的作曲主修都是一對一的課程。

專業的編曲或配樂的相關的技術,有一半是來自系統化的和聲學知識,另一半則是非系統化的多方音樂能力,包含鍵盤即興能力、彈奏技巧、音樂分析的能力等,這些綜合能力有一定的養成期,這也是為何專業編曲家較難養成,但偏偏很多人學編曲都在尋求速成,而成跟專業性卻永遠很難劃上等號。即使拼貼素材的效果可能外行人聽起來還不錯,但因為人人能做,可取代性提高,獨佔性消失,而無法成為一種賴以為生的技術。

除了軟體上的素材拼貼之外,更高一個層級的軟體技術則是使用自動編曲軟體。目前已經有不錯的工具,幾乎可以取代人為的 key-in 或彈奏輸入,便可以將一首流行歌曲快速編曲完成,這些自動編曲軟體只要輸入和弦名稱、選擇風格,就會自動編曲。業界常拿這種軟體自動編曲再加以修改,就可以得到流行歌曲或爵士音樂的伴奏,但技術性不高、且業餘音樂愛好者人人都能做的工作,製作價格難提高、被取代性也強,是可以遇見的。這些工具的出現,隨著軟體技術的普及化,漸漸影響到那些只會靠和聲公式和既定的配器編寫流行歌的編曲者,使他們因為淺薄的技術逐漸被人工智慧的電腦工具取代,而喪失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使得流行歌編曲越來越便宜,再隨著產值減少,大家不買唱片,因此未來前景堪優。就算靠著眾多軟體的工具輔助,讓使用者能寫歌、編曲,但這只能算是業餘數位音樂玩家所追求的遊戲,以現今資訊流通的時代,這些人只能算是「數位音樂業餘玩家」而不是真正有技術的作曲家。

以下這兩首筆者利用自動編曲工具所編出來的兩個小片段,每一首含簡單的後製不超過 15 分鐘就可以完成(尚未加上旋律),其實聽起來不難聽,但很多人去那種低階音樂教室上三、四年的流行音樂編曲、或學習很片面的、非系統化的樂理知識,其 key-in 進去的東西還不及這種軟體生成的好,只要輸入和弦名稱、選曲風,就能自己編曲,15 分鐘就能做完的曲風,當然不值得花三、四年去學習。




若要加上旋律線條,就可以作為基本的 demo 曲,下面這首曲子便是選擇進行曲風格,加上簡單的旋律,來進行兒歌的自動編曲,剩下的只是些微的聲音後製工作。


像上面這種形式的作品,只需要和弦進行的知識,但不需要「聲部導進」的能力,正是一般流行歌編曲上常見的特性之一,只有垂直的和聲、沒有聲部之間的連接,然後使用節奏樂器來遮掩每個聲部之間橫向線條的不當的連接,由於架構簡單,自動編曲軟體可以做得非常好,但若談到電影配樂、高階的遊戲配樂所需要的管弦樂或者更細緻的音樂風格所需要的橫向間細節的「聲部導進」,目前自動編曲軟體也無法達成,就只能靠訓練有素的作曲家來執行創作與編寫。這也是為何我從來不鼓勵想要靠音樂創作為生的同學僅以創作流行歌曲、或流行歌曲編曲為學習目標,而比較鼓勵同學把和聲學及「聲部導進」的能力學好,來擴大自己的創作範圍,包含影視配樂、遊戲配樂、樂團編曲、合唱團編曲都是可以經營的方向。因為流行歌編曲的模式早就被定型了,人工智慧的電腦軟體要模擬定型化的風格一點也不難,故僅能作為學習項目之一,但人工智慧目前並無法模擬管弦樂配樂或更高雅的、或需要影音同步時間對點的曲子,也因此專業配樂家仍保留了生存的空間與其專業技術上的價值。

除了流行歌的編曲是許多音樂創作愛好者想從事的行業之外,另外一個相關的方向則是配樂製作。配樂的需求不專仰賴唱片市場或聽眾,而是直接養賴委託製作的廠商,這些廠商因為要賣產品,因此需要一些原創的配樂,來省去使用版權音樂資料庫之複雜的版稅問題,因此市場較不受到唱片業買氣下降的影響;也有一些是影視、動畫、廣告的案子,他們需要音樂精確的時間對點,但版權音樂或自動編曲無法達到,而必須使用原創音樂。然而,這些商用配樂更是困難,因為常常需要掌握某些獨特風格、或時間同步對點,並非只是懂幾個基本的和弦進行就能勝任,而是需要有分析風格元素的能力,包含和聲、旋律、配器等特色以及針對影片的內容設計新的音樂結構,古典音樂的能力有時後是配樂中非常需要的能力。舉個例子,筆者曾經被一個年輕導演委託寫一段微電影 (片名:Colorless World)配樂,影像內容描述一個失憶的母親無意間發現自己的住處有一些孩子以前的玩具,於是她忽然回想起他的孩子已經不在世上了,過往的畫面瞬間閃過眼前,音樂的張力也隨著主角的內心情緒的波瀾而被要求逐漸增強(1:00 處),直到她回一起孩子死於橫禍的剎那,接著她開始放聲大哭 (1:20 處),將所有壓抑的痛苦一次宣洩出來,此時被要求要搭上一段悲傷的旋律。由於整部片子要帶有幽雅的氛圍,因此導演希望是弦樂器獨奏為主的配樂。此段音樂需要純淨、憂傷、快速回憶過往片段的效果,沒辦法像一般商業配樂一樣添加一大堆音效來遮醜,且 1:00-1:20 的和聲張力必須累積到可歌的旋律真正出現為止,所有的時間都必須算得非常精準,使創作上特別困難,連古典音樂中的「半音和聲」技巧都必須搬出用,還好客戶很滿意這次的配樂效果。像這種時候,光靠一些粗淺的和聲進行公式、或是一些 loop 推疊是很難達到滿意的結果,更何況因為經費限制,必須使用假的數位弦樂器,音色表情本身的效果早已大打折扣,作曲者尚須背負起雕琢數位弦樂獨奏語法的責任,也無法靠一堆打擊樂或音效為音樂遮醜,因此並不是一般流行歌編曲者所能勝任的工作。



相對而言,Colorless World 這部微電影中的片頭配樂,母親隨意漫步在來往的人群中,技術上無須時間對點,就相對簡單得多,但卻因為風格特殊,仍不可能用一般商業音樂的配器、或強烈的節奏樂器、特效等來呈現氛圍,且需要結束的點要剛好結束在期待的結束的地方,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一開始先在和聲上使用了 pedal point 的技巧來擴充單一和弦 (和聲學中的作曲技巧之一),來呈現一種沈穩與壓抑感,接著才讓和聲藉由模進來開展聽覺感受上比較舒坦的段落。



像上面這首曲子,雖然技術不難,但並不是一般的流行歌套招的編曲方式所能達成,也不可能用自動編曲軟體來輔助,也因此在技術上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

同樣為這部微電影的配樂其中一首,下面這首作品是被要求使用 tango 曲風,但我自己從來沒做 tango 曲風,便需要透過參考音樂來進行風格特徵分析,找到掌握曲子氛圍的關鍵。以這首曲子為例,風格特徵是主要由特別的節奏以及和聲所組成,找到了這些關鍵,要再創做相似的風格的不同曲子,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由於導演委託配樂製作,共有兩部片子,導演希望把同一首 tango 也用在另外一部片子中(片名:The Rolling Rose ),然而這部片子的的 tango 需要的時間更長,且也要做時間對點,主要是搭配一個挑逗的場景,這個場景被設計在小提琴(主旋律)進來之後,這對年輕男女便要開始跳舞。經過思考之後,我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把原本的 tango 作品再加上一段帶有即興意味的前奏,藉此把音樂拉長,等到小提琴進來時,讓其剛好對到男女跳舞的開始,由於前奏是帶有即興意味的音樂內容,因此在句法的長短上,較不用受到多數人所熟悉的四小節或八小節一句的限制,這樣可以使得前奏何時結束都可以,而不一定要把四小節、或八小節整個講完才能停,如此一來,小提琴進來的點就可以非常精準的對應到 tango 舞步開始之時。當然這個加入前奏的想法也是在參考與分析許多 tango 的應用音樂作品之後得到的想法,實際上我對於 tango 的曲風並沒有特別熟悉與熱愛,但藉由樂曲分析的能力,在消化他人的作品而重新創作之後,其實效果也不差,唯一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預算使用真人演奏,所以樂器的音色表情比較弱一些,但客戶仍是非常滿意,我自己也覺得做沒做過的曲風頗為有趣。


常常有學生來信說明其學習配樂的需求是要學習各種曲風,其實世界上的曲風有千百種,哪有可能學盡,學生該學的應該是「樂曲分析」的能力,掌握了節奏、配器、和聲、旋律特徵之後,所有的曲風要模仿或消化後再創新,都不至於太困難才是。

再回頭談 Colorless World 這部片尾,母親對著孩子的墳墓說再見的場景,在配樂上則完全不用太多的事前的規劃,全憑鋼琴即興能力,加上背景的弦樂的陪襯,即可完成,但這些都是平時不斷分析音樂作品、與練習即興的結果,和聲如何操控情感,對我來說已經非常清楚,每種和弦進行的設計,都連結著一種不同的情感,片尾這首曲子便是要表達悲傷卻帶著新的活下去的力量,因此在小調裡頭也夾雜著大三和弦。若是真要寫表達絕望的作品,又會有別種和弦上的設計。



另一個筆者的動畫配樂的案例(「女己咖啡的女人」),委託者要求的則是日本傳統風格的曲風,雖然我並不精通日本音樂,但藉由使用日本音階、日本的樂器(如尺八、三味線、箏等)就能大致能使音樂風格近似或提供聽者做地域的聯想。由於此處不需要節拍,因此採用鍵盤即興就能完成。


第二首曲子則是帶有民族風味的和聲,卻又混雜著功能和聲的進行,必須把功能和聲的系統化知識再加以延伸擴充,在同一個和聲系統下,去瞭解哪些是帶有日本民族音樂色彩的特徵和弦,哪些屬於西洋的功能和聲,透過自己對於西洋音樂的瞭解,再與參考音樂作比較,便可以快速掌握這些有別於西洋音樂的特徵。當代東方的許多應用音樂,常是夾雜西洋功能和聲以及傳統民族風格的綜合體,但民族風格究竟有哪些細節,則有時又是一門學問,配樂工作者不是民族音樂學家,不一定能瞭解全部,因此掌握關鍵性的音樂特徵,再進一步於功能和聲的基礎上進行變化與延伸,則可以應用於多數的音樂中



坊間的數位音樂課程或配樂課程,除了教授「素材拼貼」為主之外,有些則強調數位音樂工作站的教學,這種數位音樂工作站的軟體,非常仰賴虛擬樂器,可惜優秀的虛擬樂器通常是許多不同廠商的產品,大班教學不太可能談到這些不同的音色庫之使用方法,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正版音色提供許多人同時練習。此外,音色庫本身也有很多等級,好的音色庫穩定性高、音色品質高、取樣力度分層多、音色切換容易、音色本身殘響較少,當然防盜版的機制也會做得非常嚴謹,通常會有硬體鎖。中低等級的音色庫則力度分層少、殘響太多以致於後製不便、音色切換之效能差、記憶體的使用效能也差,並且往往缺少細緻的不同演奏技法之錄音。同學們常問為何初學者不適合學習 cubase, nuendo 等專業的編曲軟體,其關鍵在於:同學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購買支援 64 bit 而能與高級音色庫匹配的主程式?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頂級的音色軟體(價差二至三倍)?如果這些都沒有預算投資,那麼使用內建音色庫的 reason 則是非常好的選擇,可暫時省去煩惱如何蒐集音色、如何利用橋接軟體在 32 bit 的系統中使用 64 bit 所能支援的較大的記憶體。當然,在投資這些龐大的軟硬體之前,更重要的是投資音樂能力本身的學習。

有些比較有經濟支援的同學,如果您立志成為專業數位音樂作曲家,那麼也可以直接購買最高級的音色庫 Vienna Symphonic Library + Cubase,一次買一整套 VSL 可以便宜很多。VSL 的音色絕對是最完整也最好用的管弦樂音色庫,該公司也出品一些控制音色庫的相關軟體,品質都很不錯,跟便宜的 East West 音色庫相比,等級一聽便知,筆者便是使用這套 VSL 來編寫數位管弦樂(因為很貴,還沒買全,但常用的樂器音色都有了),搭配 Cubase 8 來進行編曲或配樂的工作。但您準備好足夠的軟硬體預算要跳進去了嗎?如果還沒,那麼就先把樂理與創作基礎能力打好,等到作曲能力足夠時,再來更新軟體。更新軟體操作技術,找對的人教其實只需要一週,更何況現在很多家廠商都會推出軟體操作影片教學,以便於推廣軟體,學習者也常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在 youtube 學到相關軟體技術。

玩數位音樂總是要不斷更新軟硬體的相關技術與知識,但真正的編曲與配樂所需的音樂能力卻是日積月累慢慢累積,無所謂淘汰不淘汰的問題。此外,軟體的學習資源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找到,但編曲的樂理知識與技術卻是必須慢慢紮根無法速成,上編曲課的目的,除了學習可系統化的和聲理論之外,也是在學老師對於音樂的細節要求與個人創作經驗。市面上的和聲或相關之樂理書很多,但看完樂理書也無法讓你成為作曲家,因為創作就是實做的功夫,和聲的應用能力也是實做的功夫與熟練的技巧,有老師引導才會知道學習要領在哪。沒有老師指導的學習,往往如瞎子摸象,抓不到核心的技巧與學習重點,表面上看起來省了錢,但實際上花了更多的時間成本,也可能走更多的冤枉路,再回頭時已經錯過許多時機與機會。此外,作曲理論相關的作業並無標準答案,靠著有經驗的人加以指引與修改作品,則可使實做能力更快養成、並瞭解哪些是學習上的重點。然而,我的課程都是高度密集的技術與內容,這也是為何學生來找我上課時,我習慣會要他們自己評估一下寫作業、自修、創作的時間有多少。基本上,忙碌不堪而沒時間寫作業的人,並不建議過度密集上課,因為音樂的學習屬性跟考高普考、托福的補習有很大的本質上之不同,也因此我也給予個別課學員最大的自由度,在沒有考試壓力的逼迫之下,大可按照自己的進度,不定期預約課程。再者,正統的音樂理論、和聲學的訓練,跟爵士系統以調式為主體的和聲訓練最大的差別在於正統和聲學入門難但用途廣而系統清楚、爵士和聲入門容易但用途侷限而缺乏系統。學習「和聲與聲部導進」越到後面越知道調性音樂倒底是怎麼回事,在和聲的設計與橫向線條寫作上也越來越無障礙,在風格上,正統的功能和聲實際上比爵士的調式和聲更被廣泛應用,由於重視多重橫向線條,做出來的音樂會更為優雅耐聽。當然,和聲學有很多種學習方式,有些學習方式拿來應付升學考試,有些學習方式卻是拿來學作曲,也因此音樂系的同學都學過和聲學,卻沒有辦法人人都能創作,原因在於學習的態度與投入的努力不同,也造成了學習的結果不同。真正用來學作曲的和聲學,是必須放在音樂作品的前後文中來學習,需要看大量的譜例,且除了系統化的理論之外,還需要有資深老師來引導,讓學生特別注意到一些好用卻非系統的化的技巧。

原則上,功能和聲的理論課程,若每週都上課,一年便可以學得很完整,若搭配曲目分析與創作指導,兩年就可以寫出不錯的音樂,也知道以後如何自學增加功力,剩下的只是個人不斷累積經驗,以及仰賴前面所學的音樂能力來分析名曲,獲得更多非系統化的音樂創作技巧。然而,我不得不強調這樣的學習,是需要毅力、耐力與決心的,不只是上課辛苦又花錢,課後的作業與創作練習更辛苦。沒有毅力與決心的學習者,一樣很難學好。學習者若貪圖立即速成所得到的愉悅感來決定學習的方向,那麼就必需瞭解「專業」跟「業餘玩家」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無論哪種專業,養成的過程,必然不會只有愉悅的過程,而是需要下苦工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能力。只著迷於軟體工具,雖然對於業餘玩家是很有趣的活動,但若是立志成為專業作曲家,則必須瞭解軟體工具日新月異,音色庫的技術也進步很快,要學軟體操作永遠也學不完,那為何不下點苦工,好好的跟同時專精於理論作曲與數位音樂能力的老師,來學習最多兩年就可以達成的基本功呢?事實上,作曲技巧學好之後,再開始學軟體也不遲,畢竟屆時又是學到最新的軟體,時機更好。不是嗎?以上提供給一些有志於音樂創作的學習者做參考。


另外需要補充說明的,除了軟體學習 vs 音樂理論學習的疑義之外,學習者還常面臨爵士和聲 vs 正統和聲與聲部導進理論的選擇疑義,很多人搞不清楚學配樂、商用音樂,到底該學爵士和聲還是正統和聲學,若您沒有判斷能力,那麼請您看看這些爵士和聲授課老師的專業工作,究竟是爵士音樂的樂器演奏者、或者商用音樂作曲家,便可通曉一二,另外透過瞭解授課師資的作品與專案,也可以大概瞭解往這條路學習,最後可能會有怎樣的音樂成果。坊間 90% 的爵士樂理課程都是給演奏家學習的課程,授課老師也多半是爵士樂的「演奏家」,而不是真正的「作曲家」,這類課程的目的只是為了做爵士即興,但這種即興風格,並非商用編曲與配樂市場的核心,主要是這種和聲自由度太高、半音太多、旋律結構鬆散、調性浮動頻繁、曲式難以藉由調性而建立,因而難以被一般聽者所記憶,本質上只能算是一種即興演奏風格,但在台灣卻因為語言文字的誤導,讓人以為學流行音樂編曲或配樂就是應該學習爵士和聲,實在是一大誤解。最近回想起我念作曲碩士班時學習數位音樂的過程,當時正值電腦音樂剛開始在台灣發展、軟體音色也尚未出現,當時資訊不普及,我也跑去參加一位留日電腦音樂碩士的老師所開設的電腦音樂課程及錄音工程課程,因而認識了一個正值高中的年輕朋友,他有很多硬體器材,家住台北市電梯大樓,看起來生活寬裕,當時我常跟他借電腦音樂的講義來參考,因為他上過很多電腦音樂課程。他也在坊間的音樂教室參加某個著名老師所開設的爵士和聲大班課與編曲課程,但當時他雖然已經學了四年,作品還是很陽春,也沒有動人的音樂成分,我覺得非常訝異,因為算起來我比他還晚開始學作曲與理論,但他學到的音樂理論對我來說卻還是很粗淺。我認為多半是因為學習的方法有問題,死記一堆和弦進行公式、縱向和聲的色彩變化,卻完全抓不到功能和聲的原則與要領,也無法將樂理內化為音樂技能,看起來上這些大班課很便宜,但時間成本估算下去,卻是浪費很多時間,走了很多冤枉路,且還是得不到專業能力。另外也有一些人以為爵士和聲應用的層面較廣、學起來更快,但實際上配樂市場上的爵士和聲應用層面很窄、其少數的系統化的內容都是擷取傳統和聲的內容,其餘縱向和聲色彩的運用則是高度自由而無系統化的個人偏好,導致一開始學習和聲就是從爵士和聲開始的學習者,因為沒有接受過嚴格的、且真正系統化的正統和聲與聲部導進的嚴格訓練,未來創作的風格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若一開始走偏了路,由於已經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要再回去按部就班學習正統和聲與聲部導進的技術,其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其微了。(PS:奧斯卡得獎的電影配樂,鮮少有爵士音樂。令人回味的無窮的可歌的旋律,也絕非爵士音樂,因為這種和聲的本質已經限制了其應用的層面)。相反的,從正統的和聲與聲部導進開始學習,再延伸到九和弦、十一、十三和弦的應用、漂泊和聲、各種轉調技法,音樂也可以有很多的和聲色彩變化。就像下面這首久石讓的曲子,其實本質上是完全來自正統的和聲學與聲部導進的技巧,只是搭配了更多的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的應用而已。(這首作品一直是筆者的應用音樂之樂曲分析、音樂創作課程的私房教材之一)





學配樂、應用音樂為什麼要學和聲學,可參考這篇文章:
https://learnmusic-tw.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fbclid=IwAR1CAb32B5f592BrKXVp-38m4MS0rx21vH4AqVMIrzsFQ9PmwhYEUSWYVKQ

有關於爵士和聲 vs 正統和聲與聲部導進的區別,可再參考這篇文章:
http://learnmusic-tw.blogspot.tw/2016/01/vs.html


本中心的西洋正統和聲課程請參考:http://learnmusic-tw.blogspot.tw/p/blog-page_7675.html

本中心的爵士和聲課程請參考:http://learnmusic-tw.blogspot.tw/p/blog-page_7.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