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理論作曲」與「演奏」的學習靠的都是實做的功夫

許多人對於理論作曲的學習常有所誤解,尤其以為理論作曲就是快速學習幾套理論,然後就會作曲,其實就連音樂系演奏主修的人也常常如此認為。事實上,理論作曲雖然要研讀理論,理論卻不僅是要讀通,還要熟能生巧,因為不熟練則無法活用於創作中。作曲相關的理論並非是一種靠理解就可以達到學習目標的知識,而是一種透過不斷地練習,而後達到將理論內化為直覺的一種長期訓練過程,儘管熟練各種鋼琴曲目的人,學習作曲可以更為快速,但仍然必須透過長期努力,才有可能成為一位能獨當一面的作曲家。

大部分想來學作曲的音樂系樂器主修者,常常熬不到能將理論內化就已經因為看不到立即的成果而放棄作曲的學習,因為作曲需要大量的練習,而作曲的過程對於初學者是非常耗費心神與時間,在學習態度與觀念未能建立的情況下,音樂系樂器主修者由於已經習慣從演奏中得到立即的成就感的學習經驗,又認為自己已經通曉和聲學或樂曲分析的相關內容,往往不願意相信專業作曲家之非系統化的作曲指導所能得到的益處,反而比非科班的學習者更難進入音樂創作的領域。此外,樂器的練習常常是不斷地練習同一個舊的曲目,就可以因立即的成就感得到的喜悅,與作曲者不斷求新求變的思維方式去慢慢精雕細琢一首曲子有所不同,因此反而可能比一般人更難適應作曲的學習過程。儘管如此,數位音樂的相關技術,實際上已經大為減少作曲者在作曲過程中難以得到立即成就感的痛苦。

非科班的學習者,則由於對於音樂理論的瞭解是一片空白,因此直接接觸進階或更細節的音樂理論時,反而有較多的意願去仔細研究與練習,而不易被成見與偏見阻礙學習,但另一個前提是這些學習者必須願意播出時間去創作,接受創作過程中所帶來的絞盡腦汁的苦,不善於忍耐短期內看不到立即成果的頭腦活動、或不樂意耗費心神去創作音樂的人,實際上並不適合學習作曲。

然而也因為上述這種原因,絕大多數的作曲家都是大器晚成、或者年紀越大則作品寫得越好,對於持續創作者而言,創作能力將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進步。演奏家的手指技術則往往恰好相反,手指技術會隨年紀的增長而逐漸退步,僅有音樂性的表現能力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持續進步。同樣是音樂的學習,演奏需要長期練習,熟能生巧之下才能成為演奏家;作曲相關的理論或作曲技巧,也是一樣是要需要透過實做與不斷練習才能達成學習目標。簡言之,讀懂理論、與將理論內化為自己感覺的一部分,這兩種層級有非常大的差異,前者只是紙上談兵,無法以「快、狠、準」的熟練度來寫出好的音樂;後者則是因為熟練理論而能超越理論討論的範圍去寫出好的作品,且通常即興能力也會伴隨著作曲能力的進步而自然發展出來。

綜合以上所述,作曲的學習其實比樂器的學習有更高度的抽象性,「理論內化為直覺」跟「瞭解理論」大不相同,理論用在實際的作品創作上所遇到的瓶頸,也非書本中系統化的死知識所能解決,因此作曲學習者找對作曲老師指導作品的創作,與樂器學習者找對樂器演奏老師一樣重要,許多營造作品美感的能力,必須靠著老師個人的音樂經驗來傳承,而不是教科書裡系統化的知識所能引導。以成就一個專業音樂家而言,儘管學習作曲所花費的時間比學習樂器演奏短,但在選擇學習作曲之前,也要先瞭解自己的個性與毅力,是否能夠長期堅持與投入一項難以得到立即成就感的學習與創作過程。

沒有留言: